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比赛信息 > 艺术类比赛 > 正文

_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影响参赛者人生的小故事_上海人,文化馆,获得者,临时工,宠物店_北方网_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6/4/1 19:24:51 浏览:773

艺术,能改变生活,能改变新上海人的人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板块的品牌项目——“长风杯”新上海人歌手大赛举办7年来,一些获奖者从临时工、宠物店老板成长为公务员、艺校校长,更多的人通过亮相舞台,增长了文化素养、提高了自信心与能力。昨天,在长风文化馆里,2008年金奖获得者张华榜、2009年金奖获得者徐向峰、2011年银奖和2012年潜质奖获得者苗族小伙杨再恒告诉记者他们的故事。张华榜

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2004年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卖盒饭,到成为松江文化馆临时工,再转正成为群文干部,直至新近成为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文化建设办公室副科长,江西小伙张华榜谈起自身经历朴实地说:“我是比赛最大的受益者。”起初为了留沪,他哪怕卖5元一份的盖浇饭也乐意。后来,盒饭店生意不好倒闭了,他在朋友介绍下去了松江文化馆做临时工,然后就听说了新上海人歌唱比赛

2008年,他得了金奖,“一回到文化馆,编制就解决了。”随后,他被吸收加入了农工民主党,“我就有机会与魏松等歌唱家同台演出。”台下有一位观众是检疫局的局长,他特别想抓企业文化,“结果,他就商调我到检疫局抓所有的文艺演出。”在成为宣传干部之后,他还获得了第二届全国职工歌曲大赛二等奖,导演的MV《国门家门》在央视滚动播出。最近,因为在上海口岸文艺汇演中表现突出,他还获得了市精神文明办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徐向峰

我明确了人生坐标

福建小伙徐向峰1999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过,单纯的艺术教育并不能满足他对专业的追求,所以5年后,他因为前往全国各地拜师学艺而离开了校园。在专业发展道路不够清晰时,他开了一家宠物店,一边唱歌一边养狗,狗还会应和他的歌声。同时,他去徐汇老年大学梅陇分校教老年人学声乐。2008年,他第一次参加新上海人歌手大赛,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2009年他再次参赛,带上了老年学生组成的亲友团亮相加分,结果获得金奖,还认识了张华榜,两人成为好友。

“如今,他演出机会多了,知名度高了,出场费也涨了!”张华榜调侃他。徐向峰腼腆地承认:“我也从歌手到评委了。”2010年安顿好最老的一条狗后,他关了宠物店,开设了声乐培训机构,“已经有两个分部了,一个分部2年收了450人,另一个分部半年收了200人。本来,我是音乐的徘徊者,但是新上海人大赛,让我明确了人生坐标,这辈子还是要唱歌,还是要做专业的歌手。”

杨再恒

艺术带来自尊自信

与张华榜、徐向峰相比,电工杨再恒的职业并没有在比赛后有大幅调整,但是这位来自贵州乡间的苗族小伙,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自尊自信:“获奖后,我的受尊重程度大幅提升。”33岁的杨再恒很憨厚,“在家,我就是一个种地的。找不到其他事做,就想到上海来,做做电工,搞搞装修。”因为热爱音乐,他走进上海的一家琴行准备买笛子时,在人鼓动下开嗓唱歌,得到边上一位老年听众的赞赏,被推荐进入了一家老年合唱团。2011年,在新上海人歌手大赛浦东分赛场的比赛中,他以一曲《咱老百姓》获得第一名。此时,也不过是他第三次在上海登台唱歌,前两次都是与老年合唱团的朋友们一起亮相。2011年他获得银奖,2012年他又参赛获得潜质奖。杨再恒说,“哪怕没有报酬,只要有舞台我就上,这是艺术带来的愉悦。不过也因为我主动要求参加义演,所以更受尊重。”

长风文化馆负责人李英透露,新上海人歌手大赛仅进入复赛的就有近百名优秀选手。获得2007年风采奖的朱雪芹,如今已经成为市劳模和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优秀演唱奖获得者汪剑刚,在经营自己的婚庆工作室时为更多的新上海人服务,把爱传递到更多的新上海人心里……

本报记者朱光

最新艺术类比赛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