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比赛信息 > 新闻资讯 > 正文

谁会成为中国的K1,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比赛?

发布日期:2017/3/5 16:02:43 浏览:915

谁会成为中国的K1,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比赛?2017-02-2818:10:24评论()

不得不承认,站立格斗的拳迷基数,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由K1时代培养起来的。所以不管老K1新K1,只要是在K1获得的每一份荣誉,对于每一位搏击人来说,都有非凡的意义。

从文化地缘性角度而言,我们与K1要比UFC近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比赛大多都在复制K1的路线。说到底,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比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比赛——中国格斗比赛宣传参考攻略

文|雷武龙Tian

首先,感谢《搏击周评》编辑部的多次邀约,让我得以在这个新兴的媒体平台上,与大家最近关于中国格斗类比赛发展和宣传的思考体会,还望各位斧正。

关注中国格斗类比赛的拳迷和有意参与其中的朋友们都知道,经过2014年昆仑决等赛事的带头兴起,2015年爆发,2016年井喷式发展的格斗比赛,目前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迅猛的发展势头。

比赛一下子从以前的一个月一场,变成了每个周末无数场。

目不暇接但又内容类似,甚至名字都相似的比赛接连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卫视频道开播搏击比赛栏目。

之前生活都不能很好保证的拳手们,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已经不是问题,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但是,长期关注中国格斗的朋友和一些相关从业人员都知道,目前的乱象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过程,我们确实度过了最穷困的时期,目前发展的成果也是喜人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目前的中国格斗,无论是站立格斗还是MMA,都极大程度得益于日本两大赛事K1与PRIDE覆灭之后的剩余果实。

而目前发展得最好的美国UFC赛事,真的和我们关联不是很大,虽然是最好的一个榜样,但仅仅是赛制和行业运作榜样,并不是宣传和赛事主题风格的榜样。

站立格斗的后K1时代

笔者的观点或许略为偏向日本比赛,但统称这个时代的站立格斗比赛为后K1时代一点也不为过。

习惯上,大多数拳迷还是会把乔治·佩托西奥称为K1的末代王者,即2010年最后一届原K1比赛的MAX总冠军,之后多次转换东家接手的新K1,无论是在赛事精彩程度还是影响力上,都无法与2010年以前的K1相比。

而当年老K1培养出来的格斗巨星,四散各地。

至今依然被拳迷称道,GP重量级的彼得阿兹、米尔科,至今依然奋斗在擂台上。

最受关注的MAX级别,K1五天王——播求、魔裟斗、安迪苏瓦、克劳斯、乔治,加上无冕之王希腊小光头迈克·扎姆比迪斯,以及后来冒起的佐藤嘉洋、美丽死神,一共八个人,几乎撑起了世界站立格斗界所有的关注和荣耀。

如今小光头和佐藤已经退役,剩下的六人里面,年龄基本都已经30 了,但是当年K1的光环依然还是留在他们的身上,吸引着拳迷粉丝,后来所有的比赛哪怕是荣耀格斗这种高规格的比赛,也没有培养出像K1王者这类集实力与偶像魅力于一身的拳王。

这方面不得不承认日本比赛的宣传包装能力以及对格斗文化的粉丝培养上所做的功夫,笔者之前有一篇文章《K1,PRIDE带给我们的启示》,文中曾经详细的分析过K1赛事带来的影响力,这里就不多阐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各大站立格斗赛事平台依然还是在靠着K1当年的老本来持续吸引关注,甚至比赛规则都是基于当年K1规则产生的。

笔者曾经有幸与K1GP最早的冠军彼得阿兹先生聊过这个话题,阿兹先生原话是,“本来没有什么K1规则(自由搏击规则),我们打得多了就慢慢打出来制定出来了。”

(雷武龙与彼得阿兹)

基本上K1的老将在哪个赛事,哪个赛事关注度和宣传起来就方便得多,而这个关注度不光是国内的拳迷,也包括国际的,因为站立格斗的拳迷基数,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由K1时代培养起来的。

所以会有很多朋友说国内的比赛都在想着复制K1的路线,而放着成功的UFC案例不学习,这其实并不是不去学习,而是目前尚未,并且远远不到UFC那个时候,全盘学习UFC的一切,只会让国内的赛事死得更快,死得姿势更帅。

除了国情环境的问题,更多的是东西方对于格斗文化的审美差异而来,而当年日本赛事做到的就是用各种格斗漫画、游戏、动漫、电影,乃至武道文化的包装,来让拳迷最大化的了解、喜欢,甚至感染上格斗。

这一点,同时期的UFC并做不到。

MMA真正崛起的时代

日本赛事最鼎盛的2006年,K1与PRIDE并驾齐驱,K1几大天王都正直巅峰时期,而PRIDE赛事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话题程度上,都已经超过了K1一头,因为当时世界格斗关注的话题已经从站立格斗开始转向对技术更丰富,情况更加复杂的MMA综合格斗的转变,更有克罗地亚战警米尔科这样的站立格斗大神转打MMA而引起技术大讨论。

当年的PRIDE有米尔科和沙皇菲多这对黄金对手在手,大洋彼岸的UFC显得单薄得多,而2006年也是PRIDE出征UFC大本营美国的一年,日本人做梦都想超越自己政治军事上多年的引导者美国。

一开始传出将与UFC联盟合作的时候,世界格斗界异常沸腾,因为赛制清晰完整,高度体育化的UFC拥有非常稳定的造血功能,并且在资金上更加稳定,但是后来白大拿否定了这个消息。

但PRIDE还是倔强的在2006年10月21日,在美国本土拉斯维加斯举行了自己的第32场比赛:TheRealDeal,并且赢得了11727名美国观众现场上座率。

不得不承认,PRIDE从各个方面都是当年最好的亚洲乃至世界MMA赛事。

当时的拳迷基本遇上PRIDE正赛的时候,是异常兴奋的,无论是话题性还是包装,文化感染上,PRIDE都要比UFC更加适合北美以外的地区,导致很多拳手宁可冒着跨界的风险打PRIDE,也不愿意去参加UFC,因为打了PRIDE很容易一炮而红,打UFC则很难。

那时候的拳迷看比赛更喜欢把UFC当作看PRIDE的一个补充,每次比赛结束,讨论的更多的还是PRIDE。

UFC固执的在北美地区坚持,就像足球在北美的不温不火一样,UFC反过来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不温不火。

PRIDE更开放的规则,各种异种格斗技术的体现,都刷新了拳迷对于MMA这个运动的认知,这一点非常像早期的UFC,只不过后来UFC更加专业化和小心翼翼,最初的那种直观的异种格斗技无差别对垒的碰撞难以出现了,PRIDE则保留了下来,并且通过一整套完整的宣传制作包装将这种碰撞发展到极致,吸引了无数拳迷的眼光,可以说做成了现象级的赛事。

但,这一切都在2007年资金断裂,涉黑等等因素下终止,UFC与PRIDE联盟的梦想终于没有实现。

原本因为PRIDE才开始大规模关注MMA的拳迷们无处可去,拳手也大部分失业的情况下,自动流到了UFC这一头,UFC一家独大,以更稳定、更专业安全的赛制,NBA式的宣传包装,一直发展壮大到今天,UFC笑到了最后。

但大家依然会怀念当年战警米尔科的足球踢,菲多的那场“天龙驾山羊”的经典赛事(对阵KevinRandleman),以及须藤元气的出场和擂台战斗间隙的舞蹈。

而不是如今千篇一律的,如同工厂程序化生产的UFC拳手,和一场场雷同的对决。

虽然这个是格斗技术和比赛发展无可避免的趋势,但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

MMA的起源就来自异种格斗技的碰撞,下一个碰撞会在哪?

如今的UFC也挺过了一直被职业拳击在北美压迫的时期,成长为北美和全世界最优秀的综合格斗赛事,某种程度上来说,UFC已经成为了MMA的代名词,让大多数非拳迷群体明白了格斗比赛除拳击之外的另一种项目形式,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日本格斗文化的培植

上面两点提到了站立格斗的后K1时代和MMA的全面崛起,老K1是因为资金断裂而停止的。2010年,成为K1时代的正式终结之年,这之后的4年,也就是2014年,中国的赛事接过了站立格斗的旗帜,日本赛事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也好还是失败的也好,都是我们非常宝贵的例子和教材,而现成的UFC赛事,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看齐的目标。

中国的赛事发展速度之快,应该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这个和政策的开放还有当年那批站立格斗K1老将依然处在运动生涯最后几年有关。

中国的市场一旦打开,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会飞速发展。

但格斗是一个在世界上小众的项目,发展的脉络和基础薄弱,K1从树立站立格斗规则到普及这种项目,都做了相当多的努力。

我们在赛事包装上短时间很难赶上K1,而且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在格斗文化基础非常薄弱的中国普及真正的格斗和格斗文化。

之前的中国有的是武侠文化,但是对于武术本身的追寻却显得很诗意,虽然也起到了让大众对于武术的热爱和关注,但是由于审美的匮乏导致真正喜欢武术的人群明显审美落后或者畸形化发展。

这一点上,无论是日本赛事还是北美赛事,都比我们有更多的优势,因为大众审美的基础摆在那里了。

但是全盘照搬类似UFC赛事的模式在中国登陆,之前不是没有例子:

曾经风靡一时的RUFF(锐武)综合格斗比赛,虽然培养了如今不少中国MMA主力战将,但是由于完全不接地气、不适合中国环境的运作以及宣传方式,导致这个比赛昙花一现,彻底夭折;

之后由UFC方面参与的《终极斗士》栏目,虽然直接邀请到了康李这样顶尖的选手,还有吴彦祖这种超人气偶像来参与,但是由于中方运动员在表达自我方面的欠缺,以及节目的纯美式节奏、不接地气等原因夭折,让粉丝空欢喜一场,非常遗憾。

所以,我们还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一条路线。

曾经笔者也认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假以时日,赛事包装宣传,格斗文化推广上我们是有可能达到K1和PRIDE的高度的,但后来发觉日本赛事整个的底蕴文化基础太好:

日本有全球顶尖的漫画产业,而且动漫、游戏的制作水准也是世界一流的,这两个东西在大众传媒上所带来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冲动消费的主力人群年轻人的影响力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有良好的武道文化市场,习练或者说了解各种武道的男女年轻人很多;

日本当年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观看K1与PRIDE这种高端的格斗对抗比赛成为了年轻人减压的一种手段;

日本赛事的各个制作环节上的人都是资深格斗发烧友,而且本身的绘画和审美都有一定层次,所以无论是在设计海报上还是音乐制作选择上,加上灯光舞美,基本都能呈现出一个时尚、热血又有内涵的比赛现场。

而赛事的体现就和日本最初火遍世界的红白机游戏街头霸王一样,从世界各地找来异种格斗技的代表人物,让玩游戏的、看漫画的、看动漫的,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最大限度的把格斗文化推广出去。

我们自己的武侠文化虽然也很好,但是就差在细节到具体的技术部分上,而日本的格斗漫画就能把最细节的东西,描述得非常感人和带有诱惑力。

比如拳击,最简单的四个拳法加上移动躲闪,好莱坞通过《洛奇》系列这样的大电影去描述,而日本运用的是科普 热血的漫画路线,就是至今仍然在连载的日本第一格斗体育漫画《

[1] [2]  下一页

最新新闻资讯
  • 邹市明职业首战对手确认04-28

    因为伊莱扎·瓦雷祖拉过去的5场比赛主要是在蝇量级以上的级别,他没打过轻蝇量级的赛事,因此综合盛力世家给出的资料,也许是外国认证机构在接到邹市明的推广公司TOPB……

  • 跆拳道版科目三来了,戳视频→04-28

    来源时间为:2024-01-19\n1月19日,由哈尔滨市跆拳道协会主办,黑龙江大学、龙江会武道运动联盟协办的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跆拳道邀请赛暨“燃动……

  • 在国外街舞类节目还有什么不同的玩法?04-23

    作者:曾明继2017年被称作“嘻哈元年”之后,2018被称作“街舞元年”。从2017年底北京卫视的《舞力觉醒》,……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