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3-31
英雄联盟赛事,有没有可能让DOTA2来赞助?
英雄联盟赛事,有没有可能让DOTA2来赞助?
2023年03月31日19:00
作者
看到这个标题,英雄联盟和DOTA2恐怕都得骂一句:你TM在想屁吃。
确实,同赛道两个竞品牵手的画面也太抽象了。但如果我们想的是电竞赛事接受外部游戏厂商的赞助,这事儿就有搞头了。
作者:二闹
3月27日,国内游戏厂商鹰角网络成为星际争霸2WTL系列赛事的首席赞助商。
乍一看,这事儿离谱。
鹰角是国内头部游戏厂商,他们的拳头产品《明日方舟》可太牛X了。
另一边的WTL,《星际争霸2》世界战队联赛,顾名思义,端游星际争霸2的电竞赛事。
一个手游厂商,一个端游赛事。
一个塔防手游赛道的“王”,一个RTS品类霸主的电竞比赛。
真·八竿子打不到一边。而且来自外部的游戏厂商赞助电竞赛事,我以前真没见过。
他俩结合到一起,史蒂芬周都得直呼内行。
但仔细一想,它又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
虽然WTL的名号很响亮,但本质上其实是非官方性质的第三方赛事。
主办方是我们熟知的星际老男孩。
也就是说,除了比赛中的游戏产品,这事儿和暴雪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我们与其把它说成鹰角网络和星际争霸赛事的牵手,倒不如说是黄一峰和孙一峰的“牵手”。
鹰角,就是一个身份很“新鲜”的第三方赛事金主爸爸而已。
01
鹰角和WTL的合作确实是独特的。
比如WTL这样的合作方背后是一个出了名的甩手掌柜,后者的游戏产品国服又处于关闭状态,第三方赛事只能自谋生路。
在这种情况下,鹰角和WTL牵手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这么一看,他们的案例似乎具有“不可复制性”。
不过,有几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鹰角会相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电竞赛事,还投入小50万的资金来赞助?
外部游戏厂商赞助电竞赛事这件事,真的就没有想象空间吗?
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电竞行业变现相对困难不是秘密,而且游戏厂商确实不差钱。
如果电竞能把游戏厂商这一块的资源转化到商业合作版图里面,对自身发展肯定大有裨益。
先聊第一个问题。
外部游戏厂商为什么相中跟自己不相干的电竞赛事?答案很简单。
如今的游戏玩家的身份和需求都非常多元,大家已经无法成为某一款游戏产品的独有资源了。
虽然我以前从未见过外部游戏厂商和电竞赛事的合作,但是游戏厂商彼此之间的产品合作已经非常普遍了。
明日方舟最近和怪物猎人的联名;
死亡搁浅之前联动了赛博朋克2077;
蛋仔派对和鹅鸭杀的联动等。
他们就不怕各自的游戏玩家资源在联动中被其他产品吸收吗?
真不怕。道理很简单,现在谁的手机里没有好几款游戏啊。
谁的Steam里没有好几款畅销。
在这个游戏都变成快消品的时代,游戏产品在玩家眼中早已没有唯一性了。
这就意味着,对于游戏厂商们来说,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衣食父母,
就像每一个中年妇女都有可能是兄弟们的丈母娘一样。
况且是在游戏爱好者大量聚集的电竞赛事当中。
游戏 游戏都能这么玩儿,游戏 电竞还不轻轻松松。
02
有没有可能,游戏厂商未来真的能在电竞赛事的赞助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先把前面挖的坑填了。
鹰角和WTL的合作具有独特性,行业其实不好复制。
就像标题一样:英雄联盟赛事,有没有可能让DOTA2来赞助?
这话我要是和LOL、DOTA2两边的朋友说,人家心底肯定会骂一句“傻X”。
对于大型游戏厂商来说,这个话题就是个伪命题。
由于游戏产品细分类别就那么几个,大厂们的产品重合度高是事实,有这样的“护城河”在,别的厂商怎么可能进得来?
与之相伴的,即便不聊产品重合,大厂之间的关系也是“竞品”。
看看之前腾讯和字节跳动的纠葛。
游戏产品还没有形成重合的时候,双方就已经在这个领域重拳出击了。
那抛开大厂呢?
在电竞行业处于“厂商时代”下,如今各类电竞赛事的赞助成本本来就高,小厂本身就不太能负担得起。
鹰角自身也不算小厂,不说他背后有腾讯等一票资本支持,单单《明日方舟》这一个产品有多能打就已经无需赘述了。
游戏快消时代,有几个敢说自己生命力比明日方舟旺盛的?
再加上,整个行业里又有几个像WTL这种“漏网之鱼”的头部赛事资源呢?
这样看来,鹰角和WTL的案例似乎没有“普适性”。
但大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WTL的项目是星际争霸2,游戏的厂商又是暴雪。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很难找出类似WTL这种不受厂商管辖又很有影响力的赛事?
答案是否定的,和WTL相同性质的赛事其实并不少。
比如鹅厂开启腾讯电竞授权赛事系统之后,覆盖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一票热门项目的第三方赛事资源很丰富,而且数量连年上涨。
同时,这些第三方赛事大部分还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
上面我们就提到了,游戏厂商们的目标客户边界本来就很模糊。
官方赛事咱迈不过门槛,第三方赛事岂不是很好的选择。
再加上地域化赛事合作起来不仅成本更低,也更有利于厂商接触利基市场,玩家资源转化起来也很方便。
如果专注于PC端的厂商不好转化,手游厂商也能如鱼得水。
手游产品原本就有轻量化、易转化的优势在。
除了上述,行业中还能让外部厂商与电竞赛事发展关系的场景还有不少。
比如直播平台。
前段时间,斗鱼虎牙又双双发布了新的财报。
2022年第四季度,斗鱼共计推出了90余场自制赛事。
虎牙共计推出45项自制电竞赛事和娱乐节目。
这些直播平台的自制赛事,不都是游戏厂商们可以赞助合作的“金矿”嘛。
本身,鱼虎这些直播平台随着业务的扩张,已经拥有丰富的游戏厂商资源。
再加上平台内的自制赛事还有不少当红明星主播来背书、引流,影响力并不差。
当然,竞品关系确实是这种想象当中,一道难以越过的天堑。
让DOTA2或者V社来赞助英雄联盟的比赛,或者反过来,这些想法都很傻X。
但是,电竞赛事与自家之外的游戏厂商展开合作,尤其是与不在同一个赛道的厂商展开合作,这个想象空间一定不傻X。
比如竞技类游戏产品的电竞赛事与休闲类游戏的厂商展开合作,不仅不会导致自身的用户资源流失,甚至还能形成抱团效应。
从上述角度来看,无论是游戏厂商还是各类第三方赛事的组织者,其实都没有理由不展开“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