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比赛信息 > 游戏比赛 > 正文

辽朝,一部被《天龙八部》“误解”的历史?

发布日期:2016/5/21 9:03:52 浏览:1827

天龙八部,辽朝,一部被《天龙八部》“误解”的历史? 1997版《天龙八部》、新版《天龙八部》、新版《天龙八部》演员、钟汉良版《天龙八部》、2013年版《天龙八部》、13版《新版天龙八部》、《天龙八部》相关人物、《天龙八部》片尾曲、新版《天龙八部》剧照、新版《天龙八部》图片、天龙八部。

辽朝,一部被《天龙八部》“误解”的历史?

2016-05-1811:14:00来源:(上海)

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T

(原标题:辽朝,一部被《天龙八部》“误解”的历史?)

天龙八部

《》中,辽宋两国剑拔弩张的敌对关系,贯穿小说始终

雁门关前,兵临城下。辽道宗耶律洪基试图迫使萧峰攻打大宋。萧峰不从,反胁迫耶律洪基下令,终生不许辽军越过宋辽疆界。萧峰随后自尽,被阿紫抱着一起跳入山崖。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最悲情的一幕,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学院讲师邱靖嘉初中时,对辽代历史最初的印象之一。

从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随后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到1125年为金国所灭,全盛时期的辽朝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政权,共传九帝,国祚210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朝代。

此后随着偏安中亚的西辽、今伊朗的后西辽又相继被蒙古大军所灭,这个在《杨家将演义》中所向披靡、叱咤风云的北方地区统治者,就此在王朝更迭的血雨腥风中彻底退出舞台。近300年的兴衰史,化入元朝丞相脱脱等纂修的116卷《辽史》。惜乎时间仓促、史料残缺不全,也成为二十四史中公认纂修最差的。

明代以后,昔日骁勇善战的契丹民族逐渐被历史长河湮灭。千百年来,后人只能在正史的斑驳、小说家的想象、野史的传奇中,完成对逝去王朝的想象。

“很多人对辽朝的初略了解就是来自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很喜欢金庸,但切忌把小说中的情节当作真实的历史。”近日,由已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刘浦江带领团队历时8年完成的《辽史》修订本,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全程参与《辽史》修订的学者邱靖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言及少年往事,如此告诫。

天龙八部

辽代壁画仕女图(寄锦图局部)

武侠小说中的艺术加工

“假如我是契丹人,你会不会让我照顾你呢?”萧峰身世之谜被公开后,他陷入孤苦无援的困境,遂向心爱的女子阿朱小心试探。在《天龙八部》故事发生的辽道宗时代,辽宋两国之间剑拔弩张的敌对关系,是贯穿小说始终的时代背景,并成为萧峰一生所有不幸的根源。

邱靖嘉说,历史上的辽朝与宋代,也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时期。契丹崛兴辽国建立后,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巨大威胁。五代时期,契丹占领了燕云十六州;辽太宗灭掉后晋后一度吞并中原,但立足不稳,刘知远在河东建立后汉,辽太宗在北返途中暴卒,引发辽朝帝位之争,契丹人才撤出中原。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后,契丹又支持北汉与赵宋相抗衡,宋辽之间再次处于敌对状态。辽朝始终觊觎中原,时常南下骚扰;宋朝则有收复燕云之志,宋太宗曾两次大举北伐。直到公元1004年,辽朝承天皇太后与辽圣宗率军南下攻宋,双方达成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宋辽关系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双方各守疆界,每年互遣使者往来交聘,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彼此偶尔有一些军事摩擦冲突,但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事,基本处于和平状态。

“因此《天龙八部》中,辽道宗耶律洪基妄图举兵灭宋的事情纯属虚构,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辽道宗时期,辽宋关系平稳,两国使节往来不断,《辽史》中并无道宗出兵攻宋的记载。耶律洪基本人也受汉文化影响,《全辽文》中还收了一首其写的《题李俨黄菊赋》诗:“昨日得卿黄菊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馀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但是,邱靖嘉也说,小说中萧峰帮助耶律洪基平定辽国皇叔叛乱,并被封“南院大王”,这段故事历史上倒确有其事,指的是辽道宗时期著名的重元之乱。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曹流也是《辽史》修订组成员。他还提醒,除了时代背景,武侠小说中关于历史上契丹人生活的描写,同样是虚虚实实中存在艺术加工。“契丹人有两个大汉姓,皇族姓耶律,后族姓萧,所以乔峰应改名为萧峰。”不过倘若根据真实历史,萧峰如果是典型的契丹人,与其成婚的阿朱姑娘则有可能是姓耶律的契丹人,因为这是两个固定的通婚集团。”而且契丹人的婚姻观念与今天也有很多不同,一是族内中较少考虑血缘、辈分等因素,有姑表婚、姑侄婚、甥舅婚等形式;二是有收继婚的传统,也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死,皆娶妻妻之。”

曹流向记者解释,这与当时人口死亡率高有关,女性在婚姻中仅仅被当成生育工具以及家庭财产的一部分。不过作为生性洒脱的草原民族,辽朝历史上女性又相对比较“女权”,可休夫再婚。“《辽史》卷六五《公主表》中,二离三嫁、二离四嫁的公主较为常见。”

天龙八部

历时8年完成的《辽史》修订本,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从“桃花石”到“契丹”

“澶渊之盟”签订,辽朝进入王朝快速发展的时期,疆域向西深入内亚腹地,东抵,南则深入中原定居文化地带与宋王朝相邻,至少将草原游牧、森林采集、定居农耕三种社会类型涵盖其中。

开疆拓土中,各民族生产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契丹人的游牧文明与中原汉人的农耕文明之间产生巨大的冲突。辽朝统治者开始寻找一种试图将两者平衡尽入彀中的统治制度。在此背景下,辽太宗推出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并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对此评予以高度评价。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辽朝占据的汉族地区较少,在中国历史上只能算是一个边疆政权,但其对后世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作为北方草原和一部分汉族地区长达200多年的统治者,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同体管理上积累的经验,为此后不断向汉族地区延伸的少数民族政权如何统治农耕社会提供了经验。“传统中国概念是有限的,从元朝开始中国概念变大了。但是在‘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过程中,辽朝起了作用。特别是在大范围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统治经验上,与不同民族的人协作完成统治关系,辽朝的探索对后世还是有影响的。

有人还认为,辽朝的“因俗而制”就是当今中央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滥觞。张帆认为,这样的赞誉并不为过。“虽然严格来说这种统治方式也不是辽朝的发明,早在十六国时北方就有少数民族政权在汉族地区采取过类似的管理方式,不过那些政权都很短暂。而辽朝存在时间比较长,版图也比较大,这种‘一国两制’自然也更加成熟。”

《金史》修订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昊,则将《辽史》研究纳入当下学术界关注度颇高的内亚史视野下研究。他说,辽朝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的发展。“从辽代考古资料即可以看出,有大量文物具有伊斯兰、女真风格,渤海物产又得以经由商路向西传播。目前学界基本认可辽朝时期存在北起草原,南至河西走廊的多条连接东西的庞大贸易网络,连接古代中国至中亚、西亚伊斯兰世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变全球格局的大航海时代来临前300多年时间里,正是借由辽朝的东西方交往,“契丹”一词取代“桃花石”,成为西方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称呼。早在10世纪,“契丹”已经为阿拉伯世界知晓。西辽灭亡后,一部分契丹人曾逃入西伯利亚和俄国的欧洲部分,Kitay(契丹)在古代俄国和匈牙利流传甚广。《马可•波罗游记》中将中国北方地区称为“契丹”,则是13世纪的常见用法。

至今还有传言称,哥伦布就是在看了《马可•波罗游记》后,要寻找东方黄金“契丹”之国,才开始新大陆探险。

天龙八部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最高的辽代释迦塔

被忽视的世界史影响

金庸笔下的契丹人固然是勇猛彪悍,不过就像历史上所有末路王朝一样,国破家亡后,历史文明自然面临无可避免的衰竭。以契丹文字为例,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下令禁止使用契丹文字。随着西辽的覆亡,这种文字就逐渐消亡。契丹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现在能够辨识的契丹小字原字只有200余个,词汇2000多条;契丹大字也有200余个,词汇则仅有600条。

辽国灭亡时契丹族还有百万之众,明朝以后契丹就在历史记载中彻底消失。他们的后裔去了哪里?这一直也是困扰历史学家的难题。邱靖嘉说,辽朝被金灭亡后,有一支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远走西域,建立西辽政权,80余年后为蒙古帝国所灭。大多数契丹人则在辽朝灭亡后,仍居于松漠旧地,为金朝所统治。后来,金人将契丹人的耶律氏改为“移剌”,将萧氏改为“石抹”。至蒙元时期,契丹族群依然存在,到了元朝以后契丹人才逐渐消亡,大多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

直到199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于联合成立的“分子考古学”研究团队才解开千古之谜。专家们从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墓葬中提取DNA,再去云南宝山地区取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还去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和其他旗、县取达斡尔、鄂温客、蒙古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中提取DNA。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等学者,经过DNA测序最终发现,直至现在,尚有两支契丹人的后裔存在。一为东北的达斡尔族,他们与契丹人有最近的遗传关系。另一支是今居住在云南省施甸县的阿、莽、蒋姓族人,现在他们

[1] [2]  下一页

最新游戏比赛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